8月24~25日,广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交流研讨会暨第七届华南信用管理论坛在惠州市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金司副司长李聚合,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吕成蹊,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李思敏,广东金融学院副院长王醒男;惠州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黄雁行,副市长胡建斌出席24日举行的主题研讨会活动。胡建斌主持活动。
部分与会人员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参观。
黄雁行简要介绍了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她说,惠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山水生态丽城、电子石化新城,更是一座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城市。近年来,惠州按照“规范化建设、系统化应用”的总体思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规范化建设方面,建机构,初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共建的常态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格局;建系统,在全省率先建成市级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制度,建立健全“1+4+N”制度体系。在系统化应用方面,政府部门带头应用,民生领域率先应用,金融领域授权应用,市场监管探索应用,合作区域共享应用,推动惠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走上常态化轨道,经验和做法受到各方关注和肯定。希望参会的专家学者多为我们把脉问诊,多提宝贵意见建议,共同推动惠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8月24日下午还举行了全省21个地级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座谈会,部分与会嘉宾参观了市信用中心、市中介超市等诚信示范点。25日还将举行华南信用管理论坛分论坛活动。
据悉,本次活动由广东省信用办、广东金融学院、惠州市委、惠州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发展和改革局、市社科联等承办。
专家们表示:依托泛珠三角合作机制打造“信用珠三角”
24日,广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交流研讨会暨第七届华南信用管理论坛在惠州市举行。会上,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大学等部门和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就如何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交流。专家们表示,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广东要尽快启动“信用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依托泛珠三角合作机制打造“信用珠三角”。
惠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金司副司长李聚合说,惠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主要体现为服务机构全,既有市级信用中心,又成立了民间协会和培训中介机构;信息归集多,信用信息库入库数据达到5.3亿条;应用效果好,粮油溯源和税银联动体系在全国领先。
李聚合建议,广东要尽快启动“信用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依托泛珠三角合作机制打造“信用珠三角”;要推进跨境信用合作,进一步深化粤港澳信用信息互联共享,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要做好中国(广东)自由贸易区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在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以及服务和监管方面创造更多经验;要积极发展大数据征信产业,创造良好环境,创新监管方式,促进分享经济发展;要加强重点领域信用建设,针对当前经济最活跃和问题最突出的领域,出台完善“红黑名单”,建立奖惩机制,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优化营商环境。
以政务诚信引领社会诚信
大公国际信用评级集团董事长关建中指出,中国已进入信用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信用建设的责任主体是政府。在构建社会信用管理和服务体系的过程中,政府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建立社会信用管理和服务体系;要选择有责任担当能力的独立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作为信用信息服务主体;要率先垂范,以政务诚信引领社会诚信,推进以信用管理为基础的社会治理发展。
关建中说,政府在履职时,应注意防止出现两类错误:一是身兼裁判员和运动员,独揽社会信用管理制度设计和信用信息服务。二是用一般市场竞争原则管理信用服务机构,加剧社会信用信息不对称,制约社会信用管理水平的提高。
要实现个人自身信用资本的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吴晶妹教授指出,如果将信用效率放在个人身上讨论,信用效率高,则表示个人的信用资本已在个人生活和工作中发挥了作用,实现了个人自身信用资本的价值,使个人的社会名声及经济收益得到增加。
“站在经营机构、监管者、学术研究等各种角度,要量化信用效率。”吴晶妹说,如果要提高行政管理的综合宏观效率,一种办法是直接减少相关的行政管理权力,另一种办法是将行政管理程序变更为并行,这样将大大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在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与结构很难有很大突破的情况下,通过联网征信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研发有特性的信用风控解决方案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牵扯面广、综合性系统性强。”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信用研究中心副主任阮德信指出,“一把手”担任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是该地区信用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
阮德信认为,面对当前信用服务业不景气的现状,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应转变思路,把目光从政府转向信用市场的主角——企业,要围绕解决企业信用风险控制问题,研发有特性的信用产品或信用风控解决方案。同时,要根据企业自身优势,整合优势资源做精某一信用价值链上信用产品,形成自身的产品核心竞争力。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信用与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韩家平指出,企业的资产周转率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资产运营能力和市场信用环境,对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其达不到银行的信用评级标准,也无法提供资产抵押和担保,很难获得银行贷款。
韩家平认为,商业保理是最适合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工具。商务部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在天津、上海、广东、重庆、江苏、北京等省市开展商业保理试点。我国商业保理行业要专注细分行业领域,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紧密合作,与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等业务融合创新,从而实现依托供应链(核心企业)、建立信用链(上下游企业)、疏通融资链(中小企业)、提升价值链(中小企业)的目标,助力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惠州市多措并举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各县区实现信用村全覆盖
自2012年9月成为广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市以来,惠州率先在全省建成“一库一网两平台”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信用入库数据量达5.3亿条。
惠州市信用报告率先在农业龙头企业认定、现代产业100强引导资金申报、全民创业资金申请、中小企业扶持资金申请等各类政府管理中进行了应用;财政性资金扶助,不良信用记录实行“一票否决”。市财政部门共梳理出涉及10个部门的21项适合使用信用报告的专项扶持资金,资金总额达1.24亿元。
惠州市运用信用评价方法,在全省首推粮油二维码溯源,通过扫码将粮油食品在生产加工、物流配送、质量检测等全过程中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监管者,全程实行信用监管,让广大群众吃上“信用粮油”。粮油企业一旦失信,其处罚记录不仅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公布失信信息,还将清除出二维码系统。目前,全市64.3%的粮油产品已进入粮油二维码系统,学校、医院食堂均优先采购有二维码的粮油产品,企业一旦有信用污点记录,将被学校、医院等大中型食堂的粮油采购单位自动屏蔽。
市信用中心为建设银行惠州市分行开通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权限后,建设银行依托系统开发产品,成功发放20笔共3360万元纯信用贷款,使用系统参与贷前调查、贷中作业和贷后管理的贷款共有1300笔59亿元,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开辟了一条新通道。
各县区结合实际,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途径,建立起各具特色的“信用村”、“信用户”。目前全市各县区实现了信用村的全覆盖。其中,博罗县已创建17个“信用村”和123户“信用户”,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并发放信用贷款510万元。
(来源:惠州日报)